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政策文件

泰政发〔2016〕18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泰安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6-12-1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根据《山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鲁政发〔2016〕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施泰安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规模应用综合优势,以高速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到2018年,我市“互联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在重点领域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产业链协作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2018年,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个,数字化装备制造中心10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10家,智能示范车间、智能工厂6个。(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负责)
  (一)培育发展开放式研发设计。建设完善泰安市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化工、纺织服装、煤炭、食品、机械、建材等传统优势行业开展工业云示范应用。鼓励市云计算中心、泰山云谷等企业牵头建设行业众包、众设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在线交互研发设计、众包设计、虚拟仿真、增材制造(3D打印)等工业设计新模式。推动第三方平台向行业开放共享,支持中小型企业与行业专家、创客社区、设计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对接,降低研发设计成本。
  (二)推进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选择一批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组织开展“个性化定制生产”试点示范。支持华鲁锻压、大唐宅配、雷诺服饰等企业建设在线个性化定制平台,建立客户大数据,开展用户消费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分析,提升精确生产、精准营销、精细服务水平。建设一批行业性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对接国家相关行业重点产品数据库,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开放式个性化定制。支持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技术趋势、市场需求、企业运营等价值链大数据,为制造企业拓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三)大力推广智能制造。建设一批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的行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康平纳、泰山玻纤、中联水泥等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制造单元、加工中心、生产线和车间的智能化改造。实施“机器代人”工程,支持在机械加工、建材、采矿、物流、纺织服装、食品、电子电气等行业推广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鼓励企业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或制造模式进行提升改造。
  (四)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推动装备、纺织、建材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研发设计、智能装备、技术工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综合集成,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实时交互和业务协同。支持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开展上下游、跨区域网络协同、精准营销和品牌推广,建立国际化的全球产业链体系。实施“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推动园区产业链协同优化。
  (五)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强化互联网对安全生产的保障支撑,支持电力设备、矿山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骨干企业,采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现场数据采集传输、设备运行实时监控、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状态评价等远程主动运维服务。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追溯体系,保障食品、电子、汽车等与消费者息息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支持工控系统制造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工业设备运营平台,为中小设备供应商和制造企业服务。
  三、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2018年,在粮油、果蔬、畜禽、林产品、水产等优势领域,打造5个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和精细农业示范基地,扶持2个规模化农资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1个区域性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生态圈。(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渔业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供销合作社、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一)推进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信息化县(市、区)试点,推动建设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服务村。支持山东农业大学、农科院、林科院等产学研单位开展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标准、平台和产品研发,建设一批农业互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平台。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等,建设完善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渔业、特色林产品和高效经济作物等领域应用。开展农业大数据采集、智能化农业机械和装备应用示范,逐步建设规模化推广应用集农业生产现场感知、传输、控制、作业为一体的精准化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推动农业高效、精准和标准化生产。
  (二)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创新。鼓励家庭农(林、牧)场示范场、农业合作社示范社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实现工厂化流程式运营。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扶持农资和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打造大型农资、农产品集散中心大宗电子交易平台。开展生鲜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运输过程品质动态监测与跟踪技术、物流装备与标准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扶持一批规模化、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健全的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支持各县(市、区)和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优势农业企业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互联网+”赢利模式。
  (三)提升农业高效管理与服务。依托大数据产业园,支持有实力的互联网运营公司和企业建立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完善的农产品追溯、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土地流转、精准扶贫、农情监测预警、农业气象等网络化服务。搭建专业化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产业链全程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系统、平台和设备。鼓励各类平台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生活综合服务,解决农民基本服务需求。建立互联网+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创新创业培训,培育形成一批懂生产、会经营、善网络的农民创客,推动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化职业农民。
  四、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
  利用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推动能源利用结构优化。加快智能用电应用,提升综合用能服务水平。到2018年,初步建成智能化、扁平化的全市“能源互联网”,实现能源生产、运输和消费环节远程动态调控,构建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和便捷高效的用电智能化服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分别负责)
  (一)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立健全能源生产运行监测、管理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对接,促进节能减排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支持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二)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优化发展输电网,侧重发展配电网,提升电网适应各类电源和用户接入能力。支持电力设备制造和服务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研究电力设备状态实时采集、故障预警和输电通道环境灾害智能检测预警新方法,提高在线检测可靠性、数据采集能力和设备故障识别率,提升电网状态实时管控能力。
  (三)促进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建设泰安市智慧能源微网,建立连接电网上层应用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道。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电网园区,开展能源优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储能系统产业化。依托泰开集团分布式光伏及智能微电网综合示范项目,广泛推广“智慧能源微网+多源分布式能源+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借助蓄电池、新能源汽车、抽水蓄能等存储形式,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适应多业态能源市场需求。
  (四)强化智慧能源服务。开发建设营销、交易、客服等方面的智能用电应用,为居民客户提供家庭用电查询、在线交费、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分布式电源等全方位用电服务。依托“车联网”平台,将全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纳入统一管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数据共享分析机制,在用电决策、负荷预测、行为分析等方面,为政府、用电企业、居民用户提供专业化建议。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城乡供电、城市燃气、城镇供水、城市热力等公共服务领域“四表合一”数据采集,为用能单位和城乡居民提供全面、丰富、专业的综合用能服务。
  五、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
  鼓励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到2018年,培育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创造一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造互联网金融特色品牌,逐步形成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市金融办、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泰安银监分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负责)
  (一)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分支机构,专门从事互联网金融服务。支持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开展平台化、网络化运营模式创新。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更广范围提供便利的存贷款、开户、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第三方资金托管、消费信贷等业务。推动市内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开展互联网支付服务创新,加快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规模应用。
  (二)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地方性商业银行改组改造,建立小额贷款、股权投资、要素平台等新型金融组织。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促进优质企业境内外挂牌融资。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推动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行各类债券。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探索资产证券化。
  (三)规范发展网络借贷服务。支持运作规范、资金实力较强、信誉度高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设立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推动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开展网络借贷服务试点。引导P2P平台发挥信息中介作用,依法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信息交换、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建立完善市内P2P监管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以风险防控为出发点,加强对P2P平台的引导、规范和监管。
  (四)开展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试点。落实省里关于开展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试点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设立流程、交易机制、监管制度。选择具备条件的县(市、区)重点围绕互联网、信息通信、文化创意、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企业或项目,开展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试点。支持具有投融资发行、交易背景的机构发起设立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支持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权益类交易市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在股权投融资服务方面具备优势的机构,发起设立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依法开展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业务。
  (五)营造互联网金融良好发展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区,鼓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合理集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法申请有关金融业务许可或进行有关金融业务备案,申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经营资质。经金融业务许可部门或有关金融业务备案部门许可或备案后,允许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互联网金融”或“网络金融“字样。探索建立行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假借互联网金融名义开展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
  六、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使全市基于互联网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等新模式逐步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有效提升,民生消费成本显著下降,民生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普惠。(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旅游局分别负责)
  (一)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市级人口健康数据中心,逐步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服务效能。建设市级远程医学中心,构建市、县、乡(村)三级远程医学服务体系。组建全市远程医疗专家库,完善远程医疗预约、随访等服务平台,扩展远程医疗服务范围,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广预约挂号及其它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应用,推动实施分级诊疗。强化人口健康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
  (二)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加强覆盖市、县、乡三级的食品药品监管业务专网建设,打造应急可视指挥调度系统,提升监管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应用能力,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率先在婴幼儿配方食品、肉制类、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利用互联网实现产品追溯,建立健全药品全品种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互联网食品药品市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规范网络经营行为,构建“食安泰安”社会共治新局面。
  (三)发展智慧教育新模式。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建设覆盖全市、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
  (四)完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整合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资源,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探索“互联网+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整合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方式,加强对养老服务的宣传,打造“养老泰安·养生泰山”品牌。
  (五)创新旅游发展模式。配合好客山东旅游产业网建设,创新思维、科学规划,建设我市智慧化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中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整合线上线下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电子支付结算方式,建设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分期建设旅游基础数据库,推动与相关涉旅单位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进一步完善泰安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资源共享、合力营销,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资讯库。
  七、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
  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到2018年,全市物流总额年均递增3%,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7%,建成省内重要的智能物流枢纽,实现各县(市、区)共同配送全覆盖,区域间和行业内物流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负责)
  (一)培育建设现代化智能物流中心。整合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构建物流大数据中心,推进物流大数据应用。积极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争取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互联共享。依托泰山物流智能中心建设,整合提升峰松物流网,加强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建设具备运输配载、跟踪追溯、库存监控等功能的物流调度信息平台,连通各物流节点和物流环节,延伸建设支撑物流金融和物流贸易联动发展信息平台,形成整合全市物流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指挥调度信息中心。整合泰山钢网等电子商务平台,规划建设大宗生产资料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交易平台,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国际采购、在线交易、数据交换、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推动网上交易产业链的延伸,带动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效结合。
  (二)建设完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统筹利用交通、邮政、供销和商贸企业等现有农村渠道资源,推进“快邮”合作,完善农村配送网络体系。鼓励我市邮政企业和骨干快递企业,在县、乡、村三级设立邮政、快递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打造农村邮政快递综合服务平台,破解目前“快递下乡”和“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泰安市快递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快件配送中心和仓储中心。建设煤炭产业链物流,加快推进清洁煤炭产业链物流中心建设,构建我市清洁能源产业物流体系,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产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建设医药及医疗设备产业链物流,整合青春创业园逐步形成的医药物流企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医药物流配送功能区。建设特色农业物流,积极推进肥城物流园区建设,构建我市面向京津冀鲁经济区的优质农产品商贸物流体系。以品牌建设为龙头,以有机蔬菜和名优林果资源商贸物流为核心业务,延伸发展农业产业链,建设形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绿色农林产品流通中心、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和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示范区,巩固“泰安有机蔬菜”和肥桃等名优林果的品牌优势。
  (三)建设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加快研发物流信息系统,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国家智能化仓储示范基地,支持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业务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发展适应“互联网+”的智慧物流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运输协同、仓储交易等,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无车承运人模式发展,积极争取无车承运人试点。
  (四)完善物流运输交通体系。积极推进泰明公路高等级提升等项目建设,完善泰安与周边城市物流节点载体的交通网络。积极推进泰安至济南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增强铁路货运枢纽的集散和辐射能力,打造经济、安全、高效、节能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以大汶口公铁联运物流港等为基地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至广州、成都、西安等重点物流区中心城市铁路货运班列启动运行,积极协调交通、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优化铁路运行径路,推进增开国际货运列车班次,密切沿途及口岸部门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与跨区域通关协作,加快搭建跨国多式联运直达通道。
  (五)加强物流综合监管。强化供应链全过程的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交通应急调度、突发事件在线指挥提供支持。建设危险品运输监控平台,及时获取“人、车、货、路、天气”等安全要素信息,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实时管控。完善相关领域市场准入制度,提升行业监管水平,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探索电商物流企业等级评定和信用分级管理,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物流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
  八、推进“互联网+”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普及电子商务应用,整合特色产业和重点行业,健全电子商务配套支撑体系,推动全市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到2018年,建成10个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培育100家重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发展壮大1000家特色鲜明、诚信经营、业绩良好的网商企业,促进电商平台、骨干企业、特色网商协调发展。(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国税局、泰安海关、人行泰安市中心支行负责)
  (一)构建电子商务产业体系。落实《泰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交通、资源、旅游优势,依托现代产业体系、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在商贸、旅游等领域培育1-2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产品、制造业、工艺礼品等领域培育2-3个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电子商务平台;在钢材、苗木花卉等领域培育1-2个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峰松物流网、泰山钢网等电子商务平台由单一信息流向包括信息流、商品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综合服务发展。
  (二)推动全产业电商化步伐。推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专业服务功能,整合商品交易市场或零售网点等商业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应用。支持建设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平台,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推进农产品“触网上市”,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应用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销售。打造电商+快递企业联合投资体,建设综合电商服务平台,畅通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入流通渠道,更好地服务“三农”,实现“农产品进城”。
  (三)提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以新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依托,支持发展跨境网络销售和海外仓建设,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力度,争取国际邮政小包业务落户我市。积极申报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促进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协调发展。积极探索跨境电商监管的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企业自建自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传统外贸企业、中小微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探索跨境电商通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结汇、出口退税等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对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人才培训、仓储物流配套支撑体系建设及企业自建跨境电商平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严格落实中央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管理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提供更完善、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推动电子商务品牌培育。分行业筛选一批电子商务发展优势企业进行培植,建立优势电子商务企业储备库。开展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示范乡(镇、街道)、示范企业创建,增强示范带动作用,为争创省级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打好基础。推广行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成熟运作模式和优秀解决方案,引领关联企业整合市场资源、集群发展。
  (五)做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人才培育,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基地实训、孵化器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等方式相结合,鼓励开展大中专院校学习型培训、各类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型培训、电子商务企业和商户实战型培训、协会和社会培训机构指导型培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培训活动,建立电子商务培训认证体系,“十三五”期间每年完成不低于5000人次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
  九、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加快互联网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全市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互联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能力。到2018年,联合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逐步优化我市客运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交通运输服务便捷化。(市交通运输局负责)
  (一)推进交通出行便利化。加强与驻泰高校的合作,在校园内设置自动售票机,推广远程售票取票,到2018年,自动售票点覆盖所有驻泰高校。在泰城主客运站率先应用网上终端售票,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客票服务,到2017年,将网上终端售票全面推广到全市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规范公交站亭牌管理,推进智能公交站牌建设,推进公交卡一卡通业务,大力发展公交APP平台开发,积极构建微信公众平台,打通公交、客运、旅游、加油、维修等服务领域渠道,实现市民的线上线下(О2О)消费需求,满足我市居民多方面消费需要。推出旅游公交、定制公交、通勤班车、城市旅游观光车等出行服务产品,基本形成以快速公交为主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特色公交为辅助的“便捷、舒适、特色、一体化”的智能公交体系。
  (二)完善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路权分配,设置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稳步推进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提高城区公交通行效率,逐步形成以公交出行为主、其它车辆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全市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互联建设,建成具备货物实时跟踪和定位、物流信息交换和管理服务、营运车辆GPS卫星定位监控、热线服务等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道路运政管理系统、甩挂运输示范业务信息、物流园区互联共享信息、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及电子结算等系统的对接。
  (三)推进高速公路智能化。鼓励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开展高速公路智能化研究,优化“齐鲁通”APP高速公路出行服务应用系统,构建融合公路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商业服务平台及生态系统。整合公路运营、物流运输、交通监管等资源,推进全方位基于位置的精准服务应用,提供集成出行信息、保险、加油、商旅、车辆维护等多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务。
  十、推进“互联网+”绿色生态
  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全面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增强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能力,加强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动态监测,推动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互动化、透明化,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生产生活方式便捷化、绿色化。到2018年,实现对县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省控以上危险废物排放企业、Ⅲ类以上固定场所使用放射源实现在线监控、实时监管。(市环保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一)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覆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机动车、噪声等污染源的全方位立体监控网络,实时分析发布空气和水质量指数,推进天地空监控一体化智能监控管理。加强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实时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准确核算区域环境资源容载能力,推进环境管理决策科学化。
  (二)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构建完善全市环境监管和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放射源等重点风险防范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排污许可证统一监管系统,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总量减排、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排污收费(环境税)等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开启“一证式”污染源管理新模式,加强环境预警和风险防控。依托排污费征收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排污申报、审核、核定、计算、开单、对账、数据汇总报送等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与国家、省级环保部门联网,提高排污企业的排污申报率和环境监察机构排污费征收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定期在网站公开环境违法案件,将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鼓励社会组织、公民通过网站举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损害公众环境权益的行为。
  (三)构建辐射环境监管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核技术利用装置安全水平,保障辐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保持良好的辐射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许可证管理,消除历史遗留废放射源的安全风险。加强对闲置放射源的监管,消除辐射安全隐患,强化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监测、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形成统一调度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救援处置力量。
  (四)推动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推动现有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推进行业性、区域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建立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建立工业固废及危化品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数据,推动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和共享,重点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交易。推进废弃物分类储存、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置、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等环节的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
  十一、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依托“中国泰安”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政务信息和服务平台,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和网络化,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行业互联互通,推动服务事项跨部门协同办理,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到2018年,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府网站技术平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率达到95%以上,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编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负责)
  (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完善政府网站建设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内容建设协调机制,加强网站信息内容考核评价,规范网站服务外包。按照省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各级各类政府网站信息共用、服务互通、更新联动和回应协同。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府网站技术平台,建设各级政府网站平台,逐步将全市各级各类政府网站纳入管理。
  (二)加大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力度。加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务APP等的综合应用,拓宽公开渠道,提高信息发布和互动回应时效。完善各类信息发布平台的协调对接机制,实现平台载体联动。加强领导信箱、网友留言、意见征集、建言献策等互动渠道建设,畅通群众诉求反映和回应渠道,继续扩大网上信访等系统应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按照省政府2016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梳理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规范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程序,向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内容完整翔实、依据合法规范的权力清单。
  (四)推动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和电子政务云平台,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功能,基本满足相关部门对共享平台各种共享交换需求。积极申报省市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应用试点。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换目录和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市级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制度,推动部门信息资源按需共享。推进人口、法人信息的共享,扩大共享范围和深度,纳入更多部门和共享内容。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证照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依托数字泰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空间地理信息应用与共享。
  十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建立“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各负其责、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推动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互联网+”行动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基础设施保障。协调推进“智慧泰安”“宽带泰安”建设,积极申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三网融合首批推广阶段双向进入业务开展地区。依托泰安市云计算中心、泰山云谷互联网产业园和山东神农智谷大数据产业园等,完善云计算基础设施及平台的建设,提高云计算存储和计算能力,丰富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种类,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运用,提升云计算、大数据公共服务水平。利用云平台开辟“双创”空间,促进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信息的力度,确保互联网信息安全。
  (三)政策资金保障。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积极争取省级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参股设立的基金对我市“互联网+”项目投入。今后市级设立的各类引导基金,要将“互联网+”纳入重点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互联网+”企业,经认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互联网企业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基础上,按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互联网企业委托市外或与市外合作开发先进技术的相关费用,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构建信用支撑体系,持续加强泰安市地方征信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信息采集效率,扩大信息采集范围。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规范信用信息的公开和使用,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公示,向社会提供信用查询等服务。
  (四)人才智力保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互联网技术、应用技能培训力度。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科技人才培养,建成一批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研究建立引进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引进“互联网+”国内外复合型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人才引进模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带领团队来泰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泰山英才汇聚1111行动”,培养引进“互联网+”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对高层人才取得的政府奖励,符合条件的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支持组建“互联网+”创新联盟,推动我市“互联网+”创新发展。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孵化机构,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构建开放式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园区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辅导基地和创业园区,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信用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工商注册便利化措施,支持互联网新兴行业、新业态市场主体发展,进一步优化登记程序,缩短办理时限,为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泰安市人民政府
    2016年10月27日

主办方:365bet官网是什么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07545号-1

版权所有:365bet官网是什么    技 术 支 持:泰安市金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43号